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口科学》2022年第2期目录和摘要


点击标题可下载全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路径与制度目标

郑秉文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为县市级,未能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文章分析了统筹层次较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历次实施省级统筹的标准、方案和全国统筹的实施路径。文章认为,直到2019年才具备实现省级统筹客观条件,实施的是统收统支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全国统筹方案的本质是全国统筹调剂制度,相当于延续和更新了2018年实施的中央调剂制度,是全国统筹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制度安排符合实际情况,但实现统收统支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文章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投入的“长效”机制与“长期”机制的关系、地方财政负担与深挖养老保险制度潜力的关系、部分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的关系,以及统筹层次低产生的影响与历史作用。

【关键词】全国统筹 统筹层次 养老保险改革 可持续性 社会保障

【作者】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新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状况——基于多状态就业生命表的分析

王广州


【摘要】为了更好地测量就业状况,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多状态就业生命表,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水平和变动特征。研究发现:(1)就业率小幅波动,但总体相对稳定。2015年以来,16~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超过66%。男性比女性高13~17个百分点。(2)16~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就业的比重不仅高于女性,而且不断上升,男性平均预期就业年限为36.78~37.94年,比女性长6.05~7.52年。(3)调查失业率在10%以内,男性失业率比女性低2~5个百分点。男性平均预期非就业年限为9.78~10.96年,女性为17.28~18.71年。(4)16~24岁经济活动人口中,年龄越小失业的可能性越大。随着年龄的增加,年龄别失业率下降,25岁及以上年龄组失业率为3%~10%。

【关键词】劳动参与率 就业率 多状态就业生命表 平均预期就业年限

【作者】王广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预测的Double-Gap方法及其改进

赵明 方玉昕 王晓军

【摘要】文章通过引入灰色预测GM(1,1)模型改进Double-Gap方法对寿命差距进行建模,并将预测结果与传统Double-Gap方法、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进行比较,以探寻适合中国人口预期寿命预测的科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从建模原理看,Double-Gap方法不仅能在建模中将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与人类最优表现预期寿命进行关联,还能避免Lee-Carter模型等间接预测法中死亡模式固定的缺陷,同时方法客观、可操作性较强。(2)从模型的拟合与短期预测效果看,改进Double-Gap方法具有较小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并能有效弥补Lee-Carter模型在人口预期寿命预测中出现的过拟合问题。(3)从模型长期预测效果看,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在预测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时较为保守,而Double-Gap方法预测的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能保持与最优表现预期寿命之间的合理变动趋势,并且改进D-G方法预测的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趋势的斜率值小于传统D-G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人口死亡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寿命增长减速的趋势。

【关键词】 预期寿命 Double-Gap方法 Lee-Carter模型 贝叶斯分层模型

者】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方玉昕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晓军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

金融周期、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基于收入来源和收入群体视角

周少甫 孟雪珂
【摘要】文章结合金融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周期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和间接调节效应,并利用199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研究表明:(1)消费顺金融周期变动,正向金融冲击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负向金融冲击减少居民消费支出。(2)收入差距不仅抑制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对消费顺金融周期性存在显著负面调节效应。收入差距会削弱正向金融冲击对消费支出的促进效应,加剧负向金融冲击对消费支出的削减效应。(3)从全国层面看,城乡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负面调节效应更大;分区域看,城乡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差距对中部负面调节效应更大,城乡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差距对东部负面调节效应更大。(4)城镇中高、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负面调节效应更大。降低收入差距对消费顺金融周期性负面调节效应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持续恢复应精准收入来源、收入群体和区域施策。【关键词】金融周期 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 动态面板 调节效应【作者】周少甫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孟雪珂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对地区收入水平的影响——基于劳动力结构的研究贾婷月 司继春 胡映洁


【摘要】文章使用中国199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是否通过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对地区收入水平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能显著提高地区收入水平,相比服务业,这一增长效应在制造业中更为明显。(2)2009年以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提高对制造业收入的增长效应显著增强;文化、体育与传媒、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支出对制造业增长效应更为明显;而科技支出则需要更长时期的积累才能提高制造业的收入水平。(3)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2009年以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逐渐形成劳动力的“素质红利”,从而带动地区制造业收入增长。(4)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不仅能在长期提高地区内的制造业收入水平,还能明显提高区域间制造业的收敛速度,从而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人力资本 地区收入水平 制造业 服务业

【作者】贾婷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司继春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讲师;胡映洁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研究

王阳 赵海珠


【摘要】文章使用1990~2020年宏观数据,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状况进行测度,继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有所收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第一产业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分因素看,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和老龄化程度加深会加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且作用依次递减;而城镇化、市场化、投资与消费增长和科技进步会改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且作用依次递减。文章认为,要化解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须以解决第一产业劳动力冗余及配置低效为突破口,抓住“十四五”时期乃至2030年前后的关键时间窗口期,科学分析,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作用,最大程度扭转不利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性失衡 结构偏离度 影响因素【作者】王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海珠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周启良


【摘要】文章基于1999~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与就业结构显著负相关,但因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2)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中小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东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的正向影响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增大;对中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仅在特大型城市显著为正,而在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为负,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减弱。文章认为,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并依据城市规模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以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 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度 就业结构 城市规模【作者】周启良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国创新创业能力的空间分异与收敛研究刘传明


【摘要】文章利用2000~2019年城市创新创业能力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创新创业能力的地区差距进行分解,并采用变异系数法揭示σ收敛特征,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2000~2019年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创新创业能力的总体地区差距逐渐下降,这说明创新创业能力的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导致创新创业能力差异的主要来源。(2)大西北经济区内部创新创业能力的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内部创新创业能力的区域差异最小。(3)空间溢出效应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空间因素的引入能有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4)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创新创业能力呈σ收敛趋势,而东北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σ收敛趋势,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关键词】八大综合经济区 创新创业能力 空间分异 收敛【作者】刘传明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创业增长的影响刘翠花


【摘要】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创业增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并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优化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和产业间的协调程度。(2)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激活劳动力市场创业热情,无论是生存型创业还是机会型创业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效应,且数字经济发展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大于生存型创业。(3)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分工深化助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创业增长。文章认为,应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切实促进创业增长。【关键词】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创新创业 社会分工【作者】刘翠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历史文章
01、《中国人口科学》2022年第1期目录和摘要
02、《中国人口科学》2021年总目录
03、《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推出视频课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